上一篇內容

下一篇內容

避稅?公轉私?利用私人賬戶避稅?想的到時挺美,甚至有老板還覺得這種方法屢試不爽。Too young too simple!今年以來,再也行不通了!而且,不要以為事情過去很久了,就完事大吉了,就不會查你了?以前公轉私逃稅的,一旦被稽查到,面臨的將是積極嚴重的后果。
案例:
廣東某信息咨詢有限公司2015至2017年度存在隱瞞應稅服務收入的偷稅行為。該公司主要從事的是代理其他公司做賬的業務,先后通過微信、私人賬戶或者現金的方式向客戶收取做賬費。經稅務部門稽查發現,該企業應稅服務收取費用合計4,959,096. 00元,折合銷售收入4,814,656. 31元, 但實際卻只向稅務部門申報收入2,003,987.51元,隱瞞應稅服務收入2,810,668.80元。徹查這代理記賬公司多年前的私戶收款記錄,最終,該企業被罰補稅2,810,668.80元,罰款422,250. 78元。
解析:
如果你還想通過公轉私來避稅的話,筆者奉勸一句,“回頭是岸”。近年來。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啟動,中國人民銀行、工業和信息化部、國家稅務總局、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四部委早已實現了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,并且正在逐步擴大企業信息聯網核查系統功能,依托系統加大在企業和個人賬戶服務、信用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深度合作。你還想著公轉私?款項一到賬,稅務部門第一時間就會發現你的異常舉動了。
此外,國家還取消了企業銀行賬戶許可,加強了銀行賬戶資金管控。建立涉企信息共享機制和企業銀行賬戶違規聯合懲戒機制。嚴厲打擊企業多頭開戶,亂開賬戶,出租、出借、出售賬戶行為。基本戶只能開一個,匿名賬戶和假名賬戶將無容身之地!
國家還出臺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管理辦法,企業公轉私、大額轉入等異常行為,都會被稅務部門第一時間盯上!
銀行賬戶走不了,那走支付寶、微信等移動支付平臺總可以了吧?
一樣!不!行!微信、支付寶等轉賬不規范也將成為歷史!
隨著銀稅聯動的不斷升級優化,最終銀行、稅務信息將實現無縫對接,屆時,金稅三期的大數據比對將發揮前所未有的威力,即使有一絲蛛絲馬跡也很容易被發現,2019私戶收款的避稅方式,真的不再安全了。
版權聲明
上一篇內容
下一篇內容
代購誤區,不要“踩雷“!套用他人免稅額度代購獲刑7年!
今年1月,因套用他人免稅額度代購牟利并涉嫌逃稅210余萬,被告人李某恒、李某賢分別被海口中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七年、處罰金360萬元和期徒刑一年、處罰金40萬元。
公司賬外發放工資,被罰補稅、罰款1200多萬元
此前,杭州的一家物流企業為少繳個稅,帳外發放工資,結果被稅務機關處罰補繳稅款、罰款共計1200多萬元,為其法律意識淡薄之舉付出了沉重代價。
成品油走私案告破,案值超12億、偷逃稅款約5.29億
就在前幾天,杭州海關聯合海警、地方公安等單位破獲了一起成品油走私大案,一舉打掉了11個成品油走私團伙,涉案金額達12.29億元,偷逃稅款約5.29億元。
“家族企業”騙稅1.48億,稅警攜手破騙局
“裙帶”特征明顯,購銷狀態異常……深圳涉案的15家企業,出口生意究竟是真是假?
房地產公司隱匿收入逃稅 連續11個月“零申報”
湖北一家注冊資本千萬的房產企業,究竟是怎樣做到連續11個月“零申報”的呢?
使用微信、支付寶收款也會被稅務稽查?這是怎么一回事?
隨著電子支付手段的日趨成熟,利用微信、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機構進行交易越來越普及了,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吧,用微信、支付寶進行大額交易也是會被稅務部門稽查到的!
昆明破獲特大人體毛發走私案,涉嫌偷逃稅款2700余萬元
最近,昆明海關破獲一起特大人體毛發走私案。根據案情透露,該走私團伙涉嫌偷逃稅款高達2700余萬元。走私?偷逃稅?這兩者有什么必然的關聯嗎?別急,通過下面的案例,我們就不難理解二者間的聯系了。
企業代扣個稅未申報,被判逃稅罪是怎么回事?
2014年以前,韓某作為武漢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,代表公司與員工趙某、張某簽訂協議書,約定從兩人的工資中代扣10%作為稅款由公司總體規劃。直到2014年,趙某、張某一共被公司代扣了個人所得稅31萬元,但公司卻并未依法申報繳納。
掃黑除惡牽扯出股東偷稅,這家礦企被罰補繳稅上千萬
2020年,國家稅務總局咸寧市稅務局第二稽查局聯合當地公安部門,查處了一家礦業公司該公司7名股東偷逃個人所得稅違法案件,其中6名股東依法補繳個人所得稅、滯納金共計1180多萬元。
“房東”個人收租被查,罰款2000多萬
房東收租不是天經地義的事嗎?為什么還會被罰呢?帶著這樣的不解,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案例!
返回頂部
稅收助手
專家咨詢
節稅計算